12月15日《中国应急管理报》第二版
落实到关键人 关键事 关键处——四川成都市双流区抓细安全风险防范应对
“电瓶车充电引发火灾,是近年来各地城乡消防的一个痛点,要坚持问题导向,强化源头治理……”这是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结合辖区锂电池换电行业企业实际,开展“ 企业咖啡时”活动的一幕。近年来,双流区坚持盯好关键人、关键事、关键处,多点切入,探索实践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深度融合新路径,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,实现“1+1>2”的倍增效应。
既“共热”也“导热”
由双流区各个部门、镇街共同参与,每月开展的“ 企业咖啡时”主题活动,是当地打造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政企互动品牌,也是聚焦风险管控、隐患治理、事故防范,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重要载体。“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于逐级逐层拧紧安全责任的链条。”双流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,“这不仅需要压紧压实各方责任,协同联动来‘共热’,还需要通过抓重点、盯关键来‘ 导热’。”而如何更好地让安全生产热度持续,就是要将党建工作责任制与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机融合,一并谋划,一并推动,一并考核,凝聚起安全生产工作的强大合力。为此,双流区在协同联动上下功夫,推动安全生产各方责任主体“ 共热”。先后建立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、“ 下呼上应”安全执法等11 个工作机制,明确涉旅行业(领域)、高危运动领域、新经济新业态领域、工矿商贸及其他领域等4 大类29 项安全监管职责,对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等9 个行业领域的监管责任主体进行指定,进一步延伸安全监管触角,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明晰、责任到位、齐抓共管。同时,该区盯住关键找准落实路径,提升“ 导热”功能。突出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这一主线,督促各行业部门和镇街(园区)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等方面落到操作层面,各生产经营单位把健全落实安全责任等落到实处。
“软实力”转化为“硬支撑”
面对安全生产点多面广、线长量大的现状,一定要下好先手棋、打好主动仗。双流区将党建“软实力”转化为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“ 硬支撑”,今年以来,该区通过多项举措,不断筑牢安全生产的防线。聚焦城乡火灾重点区域、易发时段、重点人群,约谈居民小区物业单位,整改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检维修不到位、消防通道被侵占、电动车上楼入户充电等安全隐患问题,提高超高层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;督办提醒相关企业,划定某工业港园区厂房室内消火栓配备缺失或数量不足等问题,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…… 针对不同行业、不同领域、不同区域、不同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特殊性,双流区充分利用“两书一函”、挂牌督办、警示约谈等制度机制,即时“ 罚点球”解决安全问题隐患,不断提升安全监管效能。针对行业部门、镇(街)和村(社区)实际,该区着力增强对安全监管工作的认识感、接受度、执行力,梳理村(社区)安全监管十八条举措,让基层干部心中有数、工作有章可循;着力排查整治安全隐患,编制“ 工具性”蓝皮书,有效解决了各级各部门安全监管不懂不会的问题。今年以来,双流区事故总量、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5%、23%,杜绝了较大及以上事故。
扭转“大呼隆”“一锅煮”
将党建和执法工作互融共促,齐头并进,是双流区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一项举措。该区更名扩编执法大队,组建3 个片区执法中队,统一执法着装,努力打造一支纪律严明、严格执法的行政执法队伍。该区扭转“大呼隆”“一锅煮”的监管方式,注重综合治理与预防为主、执法监管与宣传教育、直接推动与统筹协调相结合,扩大执法覆盖面。通过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,推进重点行业领域、重点时段专项执法。同时,建立常态化专项执法机制,针对企业安全责任、安全投入、作业现场、应急保障、宣教培训等逐一开展专项检查,便利执法告知,节约执法时间,提升执法效能。双流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该区将以最坚决的态度、最严格的要求、最有力的举措,扎实开展各项安全风险防范应对工作。